安全是企業運營的命脈,是保障員工生命與設備穩定運行的核心準則。機動車間作業環境復雜,任何疏忽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因此我們必須將安全視為不可逾越的紅線,通過全員參與、全流程管控、全方位預防,構建覆蓋生產全鏈條的安全屏障。
法為盾:以制度筑牢安全根基。每一條法規背后,都凝結著血的教訓與科學的智慧。遵守制度,是礦山人最基本的職業準則,更是對生命的鄭重承諾。管理者須以身作則,將規程融入日常管理;操作者需嚴謹細致,讓標準化操作成為本能。《安全生產責任制》與《安全操作規程》是車間安全的“生命線”。我們應通過定期考核強化制度執行力,杜絕“經驗主義”和“走捷徑”行為。同時設立員工發現并上報隱患可獲獎勵,違規操作則扣除績效分,以制度剛性筑牢安全根基。
責為銘:以事故之鑒喚醒安全自覺。“事后追責”不如“事前防控”,“舉一反三”整改,方能真正實現防微杜漸。安全教育不僅要傳授技能,更要激發每個人的責任感——讓“我要安全”成為無需監督的自覺,讓“守護他人”成為團隊共擔的使命。我們應當時時不忘警示教育,定期組織員工廣開警示教育片,編制事故警示教育手冊,使員工從思想上、內心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教育,更加深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文化鑄魂:從被動約束到主動守護。安全文化的核心是讓“我要安全”成為本能。用科學取代經驗主義,用協作取代各自為戰,讓每一名員工在風險識別、隱患整改中成為安全的主角。當安全文化深植于心,即便面對突發狀況,團隊也能憑借本能化險為夷,為企業鑄就最堅實的護盾,為家庭守住最溫暖的港灣。我們應當通過常態化的安全培訓、隱患舉報獎勵機制、全員參與的應急演練,培育“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文化土壤。通過不斷的宣傳、引導以文化浸潤推動安全從“被動約束”邁向“主動守護”。
以敬畏之心,行穩安全之路。安全之路需要法規的剛性約束、責任的層層壓實、文化的潛移默化。通過智能化監測強化預防、人性化管理激發自覺,方能實現從“零事故”到“零隱患”的跨越。我們要通過周安全例會、班前班后會等形式組織學習安全文件,認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及警示教育,鼓勵員工反饋作業問題并閉環解決,全面提升全員安全意識和綜合素質。嚴格落實安全檢查制度,定期開展隱患自查自糾,確保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實現隱患動態清零。將安全宣教融入日常生產活動,強化員工參與度,構建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體系,持續防范事故發生。
(來源:格爾木慶華礦業公司機動車間 頡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