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一線,設備是企業的“骨骼”與“關節”,支撐著整個生產流程的運轉。近期,在硫銨工段班長高國志帶領下,工段憑借精湛技藝與團結協作,自主完成了一次關鍵設備維修,為公司節省下可觀成本,奏響了一曲“降本增效”的凱歌。
前段時間,化產二車間的硫銨工段4樓旋風除塵器引風機出口風量減小,前端管線發出異常響動,工段排查原因后發現是因為設備使用年限較久導致引風管前端腐蝕破損。若請外施工單位維修,不僅需要高昂的維修費用,還有維修排期不定導致影響生產的風險。為此,硫銨工段班長憑借多年工作經驗,決定自主排查維修。工段成員們放下手頭常規工作,開啟這場“設備保衛戰”。
維修前,他們提前準備好需要的環氧樹脂膠黏劑、玻璃絲布、砂紙、毛刷、刮板、手套等,先用抹布擦拭管件表面,去除油污、灰塵,然后用砂紙對玻璃鋼粘接表面進行打磨,增加表面粗糙度,以提高粘接效果。之后他們根據比例準確稱量環氧樹脂和固化劑的用量,將二者混合均勻后使用攪拌工具充分攪拌混合后的膠黏劑,確保環氧樹脂和固化劑完全融合,然后用毛刷或刮板將配制好的膠黏劑均勻地涂抹在管道的粘接表面,將涂膠后管件按照設計要求準確地對準并貼合在一起。等到固化完成后,他們再對外觀有缺陷的部位進行修整,去除多余的膠黏劑、填補缺膠處,設備維修完成。
歷經一日奮戰,設備重新啟動,機器運轉平穩有力,各項參數均已達標。此次自主檢維修,為公司節省維修費用將近1萬元,更是提前恢復了生產。這一成績背后,是化產二車間硫銨工段員工大膽實踐的付出,他們用行動詮釋著主人翁精神,為公司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憑點滴積累夯實發展根基,向著更高目標穩步邁進。
(來源:內蒙古慶華 劉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