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慶華內蒙古消息(文遠)近年來,內蒙古集團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強企之路。沿著科技推動發展這條線,集團公司保持和提升其在煤化工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優勢,加快了企業升級轉型。根據市場需求,集團公司不斷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使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企業也由原來單一的煤化工生產企業發展成為以煤基多聯產為主,集煤化工、精細化工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產業集團。正是對科技實力的不懈追求,助推集團公司成功實現了升級跨越,有力促進了集團公司穩定發展,安置吸納就業人員達8000余人。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集團公司圍繞“科技創新”這一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強措施保障,重點在煤化工產業定位、園區支撐上做文章,通過優化企業發展整體空間,著力打造創新、獨特、綠色的煤化工科技發展特色。明確產業定位,打造以“上規模、全循環”為目標的煤炭產業,以“集群化、高端化”為方向的精細化工產業,以“新技術、新能源”為引領的節能環保產業,以及以物流為依托的現代物流產業,并全力打造“兩大園區”,為承載高科技產業奠定了基礎。
在科技創新領域,集團公司通過以企業自主研發為主體、以技術領先引導市場為目標,以創新產學研合作為手段的技術創新戰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技創新模式和具體做法。一是建立了持續增長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每年按照企業QC成果實際產生效益比例,增加企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提取1000萬元科研經費,在生產一線建立“職工創新工作室”。二是建立科技創新基金引進機制,積極爭取國家自主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和政策支持。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孵化園優勢,利用合資合作模式,廣泛吸納科研企業、院校,創新科技投入模式。三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激發創新活力的激勵機制。針對科技人員不同職業發展層級和技術職級,量身打造差異化的薪酬激勵模式,通過骨干層科技人員建立了“按崗位、重能力、憑業績、育能人” 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創新項目獎勵力度。對各類各級科技能手、關鍵技能骨干進一步明確技術主體作用,分別給予不同額度崗位津貼。
在環保技術領域,集團公司以“綠色、循環、清潔、低碳”為主線,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在廢氣治理方面:集團公司使用自主研發的“用焦化剩余氨水脫除焦化廠鍋爐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技術。在復合型催化劑的作用下能將煤氣的硫化氫脫至20mg/m3以下,保證了二氧化硫的合格排放。焦爐產生的焦爐煤氣除一部分自用外,全部送入20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每年可減少焦爐煤氣排放4.6億 Nm3;慶華集團通過自主研發,成功研制出循環流化床鍋爐煙氣氨法脫硫工藝,(即利用焦化剩余氨水蒸氨生產的濃氨水作為脫硫劑脫除鍋爐煙道中的二氧化硫,并且已獲得國家專利);每年可減少SO2排放量約1587噸,有效解決了廢氣污染問題。在廢水處理方面:建成了300m3/h廢水處理系統和700m3/h深度處理系統,實現了工業廢水的零排放;在固廢處理方面,建成了1億塊粉煤灰制磚項目,使工業園“三廢”得到合理有效的處理。截至2015年上半年,集團公司累計投入資金約3億元,先后建成了建成三座總處理能力為300m3/h的A/O內循環生物脫氮工藝生化處理系統和三座總處理能力為700m3/h的物理篩分微濾+超濾+反滲透工藝深度水處理系統,主要用于處理工業園區內的生產廢水和生活廢水,經初步處理合格后的中水直接進入深度水處理系統,經深度膜處理法處理合格后的水直接用于循環水補水和綠化用水,處理效率可達80%左右,年可節約生產用水對保護當地自然環境和節約水資源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粉塵治理方面:本著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公司先后在焦化一、二、三期、潔凈煤煤場周圍配備了先進的風速感應器和自動噴淋抑塵裝置,抑塵效率達65%以上;在原煤破碎、焦炭篩分工段設置了布袋除塵裝置;在煉焦區的裝煤、出焦工段設置了地面除塵站,除塵效率可達95%左右,有效的改善了工人操作環境和最大限度的遏制了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粉塵污染。
科技創新是集團公司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不竭源泉,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堅實保障。在未來發展中,集團公司將進一步以企業制定的科技發展路線圖為工作指針,以產品創新和技術進步的變化需求不斷修正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方向,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