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在能源領域的延伸框架已定,即去產能與體制機制改革兩輪驅動,構建更高效合理的能源系統。
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通過了《國家能源局2016年體制改革工作要點》,并從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著力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加快推進電改落地,穩步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加強能源扶貧和提高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等七大方面,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產能、去庫存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具體到能源領域,煤炭、石油都是產能過剩嚴重,亟待去庫存的產業。
“在能源消費增長減速換擋、結構優化步伐加快、發展動力開始轉換的新常態下,做好能源工作,思維要調整,重心要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要從粗放式發展向提質增效轉變,能源工作方式要從審批項目為主向推進改革和技術創新轉變。應對新常態,能源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破解新常態下能源發展面臨的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可再生能源發展瓶頸制約、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必須創新能源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會上說。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宏觀經濟需求不足,與之相似,能源需求偏弱,整體產能消耗比較差,因此能源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提出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關鍵環節去產能,解決棄風棄光等行業問題,都是目前迫切需要做的事。”
對于煤炭行業來說,卓創資訊動力煤分析師劉杰認為,要推進供給側改革,主要方法是限制新增產能進入,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能轉型升級,而加強能源扶貧,則有利于僵尸企業的退出和相關社會問題的化解,同時電力行業改革也利于煤電矛盾的化解和煤企壓力向下傳導。
在石油領域,目前國際油價僅30美元/桶上下,遠低于國內油田生產成本40-50美元/桶,油田生產面臨虧損。石油公司紛紛主動去產能。據報道,中石化勝利油田中的小營、義和莊、套爾河、喬莊四個油田將在今年整體關停,而大慶油田產量也極有可能繼續下滑。陜西延長石油集團也提出了降產量、降投資、降費用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原油產量減少20萬噸左右。
林伯強建議,能源領域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是一方面,行業改革也要推進,包括體制改革、價格改革、國企改革等。“當前需求弱、價格平穩的大環境是改革的好時機,去產能不容易,煤炭、石油領域以大型央企、國企為主,做好國企改革,注入市場化活力,同時也是為去產能做準備。”他說。
能源局明確,在中央審議出臺《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后,要抓緊研究制定專項改革方案和相關配套文件,在部分省市開展油氣改革綜合試點或專項試點。
申萬宏源證券公用行業分析師點評稱,能源局通過行政和市場化兩手段,進行創新性的體制機制改革,解決現階段能源發展面臨的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可再生能源發展瓶頸制約、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低等突出問題。
分析師預計,合理控制煤電新增機組,利好現有機組發電小時數;加大就地消納的力度,分布式電源凸顯優勢;油氣價改和管網獨立將率先落地。特別是在電力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下,市場化改革能夠降低價格,降低工業企業的用電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率。